面對疫情,心理也要“抗疫” 防護手冊請收藏
發(fā)布日期:2020-02-01 瀏覽次數(shù):5960 發(fā)布者:
一場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,正在如火如荼,在配合政府抗擊疫情的時候,我們也需要了解和呵護自己的心靈。首先,需要知道的是:面對疫情,我們的心理反應也會悄悄發(fā)生變化。那么,會有哪些表現(xiàn)呢?
一、人類在面對重大災難性事件的時候,通常先出現(xiàn)情緒反應,比如震驚、驚恐、質(zhì)疑、憤怒等。
比如,在得知疫情的時候,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驚訝、震驚:
“天啊,怎么會這樣?!”
“這還了得?為什么這樣?”
接著就是擔心、害怕,甚至是驚恐:
“不得了,發(fā)生了這么重的疫情,太危險了,怎么辦???”
“怎么這樣子啊,會不會傳給我啊?”
“有人管這事嗎?如果控制不住,那怎么辦?。俊?/SPAN>
在經(jīng)歷震驚和擔心之后,對事件發(fā)展有些片面了解,可能會出現(xiàn)憤怒、生氣等情緒:
“怎么能這樣?都是誰誰誰不好!”
“這件事竟然變成這個鬼樣子,太氣人了!”
“到底是誰,太可惡了!”
當我們義憤填膺一段時間以后,就要小心出現(xiàn)情緒低落的狀態(tài),那可能是抑郁找上門了:
“好煩啊,做什么都沒勁,這個日子總是這樣,煩死了。”
“都是這樣的,做什么都沒用的,唉!”
“我就知道這樣子,什么都沒意思了?!?/SPAN>
我們需要知道的:
1、情緒反應是人類進化過程中,最古老最直接的一種反應,也是保護我們的一種反應機制。
2、在遇到危險的時候,情緒是首先被激活的,就像警鐘迅速敲響,人會本能地選擇戰(zhàn)斗還是逃跑。
3、當情緒極端的時候,甚至會出現(xiàn)情緒淹沒理性思維,那么,人就很難有思考,行為反應會被情緒帶偏,就有可能出現(xiàn)偏激、不理性行為。
二、面對重大災難性事件后,人的情緒反應,會影響對重大事件的行為和處理方式:
前面談到,當情緒激烈時,看問題的視角就會不同,行為反應也不相同,消極的處理方式包括:
1、怨天尤人,指責批評
“都是武漢人不好,瞎吃野味,還到處亂跑!”
“都是他們不作為,所以才這樣子!”
“我就知道,他們早該這樣了,一切都晚了!”
當你聽到,或者忍不住想這樣脫口而出的時候,請回憶下,那個時候自己的感受。
通常那是一種當恐慌情緒漫天襲來,感覺到無能為力的時候。好的,這就是你感覺到了壓力。
忍不住發(fā)牢騷,是一種減壓方式,只是需要注意的是,一味指責批評,不解決問題,而且會傷人。
其實,別人、甚至當事人,可能比我們更加恐慌和無助,更需要我們的幫助。
因為,疫情面前,每個人都是受害者。
2、惡意發(fā)泄,造謠中傷
“堅決抵制武漢人進城,都是他們害了我們!”
“憑什么武漢人要來禍害人,他們是病毒!”
“都是某些人的錯,現(xiàn)在情況更糟糕了,都是誰誰誰造成的!”
還有很多陰謀論、末日論、因果報應說等等。
當你看到,甚至腦海里也忍不住冒出這些語詞的時候,就需要明白,這些言論的主人,他們的情緒是憤怒和惱火。
人在憤怒的時候,特別喜歡找事件的原因、責任人,看上去是尋找事件真相,其實是他們不想面對糟糕的現(xiàn)實,希望通過憤怒的發(fā)泄,來避免解決問題的責任。
因為他們感覺極度悲觀和無助,不知道怎么解決,而生氣是他們唯一懂得的。
這樣,我們就能夠理解,糟糕疫情來襲的時候,為什么有些人不友好,有些人冷漠無情,其實背后代表了他們無法言說的悲傷和無能。
這就是人性。
理解人性,就是理解處在對方的處境和立場,我們并不一定表現(xiàn)得比對方更優(yōu)秀。
我們需要領(lǐng)悟和理解到自己的悲傷、無助和無能,才能理解別人的不理智。這樣的話,就不會簡單的、沖動地以牙還牙,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言行。
三、在情緒反應之后,通常是需要理性思考
人在經(jīng)歷災難性事件時,會選擇性關(guān)注事件相關(guān)的信息,比如你的心態(tài)是消極還是樂觀,看事情的角度就會不一樣。
需要注意的是:習慣負面信息的,常常會關(guān)閉對正能量的感知功能,這樣的話,他能夠接觸的常常只是消極信息,情緒也更加消極:
“天啊,果然事情更糟了!這也沒有,那也沒有!”
“前天看才幾十個人感染,這兩天還這樣,說明事情惡化了!”
“雖然有救治,但是遠遠不夠,還是在變壞啊!”
而消極信息搜集太多,也會對人有消極的暗示,對負面信息特別敏感,甚至大驚小怪,覺得事件確實向著不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如果你時常覺得消極,需要知道的是:那不是事實和真相,而是你選擇關(guān)注的角度不一樣。
對事件能夠有全面的觀察,是正確處理事情的前提。
觀察事件發(fā)展,需要知道一個道理:事情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不一定就是全好或者全壞,總是有利有弊,甚至螺旋式發(fā)展。
畢竟,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。
同樣,當你選擇從積極的方向去看待疫情:
“雖然有多人感染,但是一直以來死亡病例比率不高,這是個好消息!”
“盡管有防疫的艱難,可是有那么多人齊心協(xié)力,政府帶領(lǐng)下,一定會好起來!”
“盡管物資短缺,可是大家都在想辦法,一起努力就會好的。”
“全國的醫(yī)療隊都在支援,一切都會好的!”
所謂心想事成,當你積極解讀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事情確實一點點的在變得明朗、清晰,盡管有曲折,總體還是在解決的方向上前進。
因此,我們需要注意的是:
1、看待事情,要盡量關(guān)注積極的、有建設(shè)性的層面,
2、心懷善意的解讀,會讓你在解決事情的道路上,更加順暢,自我感覺更良好。
四、積極樂觀是一種強大的心理能力
每次災難來襲,都會涌現(xiàn)出很多讓我們哽咽感動的事跡和人物,這些親社會的行為,用無私的愛,讓我們感受到被關(guān)懷、被體貼,獲得一種安全感和包容感。
無論如何,捐助和志愿者行為,是構(gòu)成我們文明社會的重要部分。這些愛心的前提是一個人首先有穩(wěn)定的情緒,有堅定的責任感,還要有足夠的自我能力感。
首先,愛是一種能力:
這種能力首先是體察到自己的情緒,迅速辨別情緒是負性和是正性,然后分析負性情緒背后自動化的想法,到底在擔心什么,憤怒什么?
其次,愛是一種勇氣:
如果能夠理解到自己擔心、憤怒背后的恐懼和無助,試著在那種感覺里,多停留一會兒,安撫下那種害怕和惱火,不要逃避,那個軟弱、無能的部分,也是真實的你。
最后,愛是一種慈悲:
試著接納和安撫下那個真實的、弱小的自己,告訴自己:我確實不完美,尤其是疫情面前,每個人都會這樣;不過,這不是我的錯,我可以允許自己沒那么強大。
做到愛護自己,這樣的話,你就學會愛別人。
2000年前孔子說過: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這個道理,其實我們都懂,只是情緒激烈的時候,會忘記,會顧不得那么多。
那么,在這個舉國防疫的非常時期,需要我們做的就是:
1、多理解一點災后心理反應,
2、做到理性思考,不要被情緒淹沒頭腦,
3、愛和接納,永遠比憤怒仇恨要解決問題。
本文轉(zhuǎn)載自:http://www.wuhusy.com/news/?6_7118.html